HI~歡迎來到數造云打印平臺!
近日在陜西省渭南市舉行的“中國增材制造產業發展絲路行暨渭南國際增材制造產業合作懇談會”上,一件件涵蓋生物醫療、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領域的3D打印創新產品與前沿技術,讓與會者大開眼界。作為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領域,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國3D打印產業實現了快速增長,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增材制造產業生態體系。
作為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領域,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我國3D打印產業實現了快速增長,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增材制造產業生態體系。一枚外形狀如雞蛋、表面凹凸不平、觸感有彈性的生物假體,是3D打印機用“凝膠營養液+蛋白質”做成的可降解材料打印的,用于植入乳腺癌患者病灶切除后的空洞部位,它會隨著組織器官的生長,逐漸被人體吸收,最終成為人體血乳交融的一部分;把一個個25微米,相當于頭發絲直徑1/4的鈦合金小顆粒,用2000攝氏度的高溫,將其融化成液體,再通過3D打印機,就可以將液體材料打印成任意形狀的固體成品,其強度普遍高于鍛造水平,成為了國產大飛機關鍵零部件的首選制造技術……
初步形成完整的增材制造產業生態體系
■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快速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支撐體系逐步健全,初步形成完整的增材制造產業生態體系。 據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研究中心政策規劃處處長左世全介紹,經過三十多年發展,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相繼印發了《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動計劃(2015-2016年)》《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快速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支撐體系逐步健全。同時,涌現出一批骨干企業,形成了若干產業聚集區,初步形成完整的增材制造產業生態體系。
據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增材制造全產業鏈相關企業超過千家,本土企業實現快速成長。2018年聯盟重點聯系的40家企業產值達到40.63億元,同比增長23.8%。在工業、醫療、消費等領域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已初步形成了以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為核心,中西部地區為紐帶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
“增材制造應用方式逐步從設計走向了直接制造,這就意味著從過去只是‘玩一玩’到了真正產業化階段的轉型,并且跟大批量的制造緊密相關。”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聯盟常務秘書李方正告訴記者,隨著增材制造產業生態體系的逐步建立和自主研發能力的大幅提升,我國增材制造創新技術不斷涌現,部分裝備技術指標比肩國際先進水平,國產化程度不斷提高。增材制造技術應用已從簡單的概念模型、功能型原型制作向功能部件直接制造方向發展,各領域應用持續深入。
走進渭南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的一間實驗室,透過明亮的玻璃幕墻看到,三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正在一張鉗工工作臺旁邊聚精會神地工作,工作臺旁邊擺放著電腦、3D打印機以及其他工具。渭南鼎信創新智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繼霖介紹說,這是醫院未來要成立的骨科3D打印醫學中心。通過3D打印,骨科醫生只需7天時間,就可以用高分子聚合材料把人體206塊骨骼打印出來,為患者擇期手術提供了可能。
培養人才確保產業高速發展
■我國應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加快推動增材制造創新應用,著力在提升創新能力、推進行業應用、建設產業集聚區、深化國際合作上下功夫。為了破解人才短缺難題,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發展增材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是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首要資源;工信部、財政部等12部門印發的《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將健全人才培養體系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推進產學合作協同育才,擴大增材制造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同時,北京、陜西、浙江、湖北、廣東、黑龍江等省份近年來也紛紛出臺了人才配套政策,以期通過人才競爭占領增材制造產業高地。
左世全表示,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實現高速發展,我國還將完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加強職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與引進,優化增材制造人才發展環境。相關推薦
全部評論 0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