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歡迎來到數造云打印平臺!
3D打印技術自興起以來,以高效、便捷、成本相對較低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包括工業設計、醫療、軍事、航空航天等領域。
以醫學領域為例,隨著精準醫學、個性化醫學的發展,3D打印在可植入物、骨科、齒科、復雜手術器械、生物器官組織、助聽器外殼、藥品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精準手術規劃,術中實時導航,術后定量評估領域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近幾年,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成就層出不窮。如
2016年,中國科學家成功將3D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體內。
2017年,法國完成全球首例“3D打印模具輔助制作定制化支氣管”植入手術。
2017年,史上最小3D打印定制鈦金屬助聽器問世。
2019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成功以病人自身的組織為原材料,3D打印出全球首顆擁有細胞、血管、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臟。
……
之所以3D打印在醫療領域發展如此之快,是因為傳統醫療領域目前醫資力量與實際病患配比率較低,傳統醫療儀器等精確度較低。
拿齒科來說,目前傳統齒科面臨以下三個問題:
1.醫資缺乏,牙醫配比率偏低。
從每百萬人牙醫數量來看,歐美發達或中等發達國家為500-1000名,巴西為870名,而中國僅有100名左右。另據國家衛生部統計,我國口腔醫師的總量為11.8萬人(包括助理),而擁有種植技術的不到6%(大約7000人)。
2.牙科疾病發病率高,就診率低。
據數據顯示,我國35-44歲年齡段人群的齲齒率為88.1%,其中只有8.4%得到治療。65-74歲老年人的齲齒率達到98.4%,但只有1.9%得到了治療。另據人口統計,我國91%的人擁有口腔疾病,但去檢查的卻不到10%。
3.傳統種植缺點多,僅憑醫生經驗
傳統種植方案設計僅憑醫生經驗,精確度低。且微創種植手術耗時長,風險較大。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較多,如:神經血管損傷,軟組織損傷,種植體掉入上頜竇,鄰牙損傷等。
此外,自2011年以來,我國口腔種植牙數量逐年增長。
可是齒科人才培養周期較長,實際操作還是依靠經驗為主,齒科3D打印的發展大大緩解了這一現狀。跟傳統種牙相比,數字化種牙有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案可通過三維可視模型表達,在數據上可以精確控制。因此大大降低了微創種植手術的難度,且可以節約30%-50%的手術時間。
針對齒科行業的發展需求,浙江迅實科技自主研發了MoonRay-D桌面級DLP光固化3D打印機。迅實科技結合從掃描設計到3D打印生產的一整套數字化牙科解決方案,使種植牙齒變得數字化,取模更加簡單;數字化對接,讓誤差減到最小;口腔數字化,傳送更迅速。該應用極大地縮短了患者診療的時間,提高了診療的舒適度,實現了最佳的治療效果。
MoonRay-D自研發上市以來,受到了國內外口腔市場的一致好評。尤其是在美國,該產品已經占據了美國口腔市場的半壁江山,成為眾多牙科醫生追捧的儀器。隨著國內3D打印的普及和醫療領域科技性提高,MoonRay-D正在走進更多的牙科醫院,為深受牙病困擾的患者帶去福音。
據SmarTech Markets的研究預測,2020年牙科與醫學領域的3D打印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5.44 億美元。3D打印在打印醫療儀器以及人體結構上保持的極高精確度對于醫療患者來說,無疑是開啟了生命通道的另一扇大門。
相關推薦
全部評論 0
暫無評論